来源: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:2011/1/12 20:50:03
2010年民航生产效益创历史新高,行业整体实力大大增强,为民航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2011年是建党90周年,也是“十二五”时期开局之年。做好今年民航工作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为此,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,民航局对2011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,要求重点抓好七方面:
1 进一步推进持续安全战略,保障飞行和空防安全
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。航空公司、机场、空管等生产运营单位是民航安全生产的主体,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。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,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。
二严把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能力关。把好人员准入关、养成训练质量关、转型升级标准关、实践能力关和重点人员关,大力抓好飞行、机务、空管和运控等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管理和能力建设,提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,从根本上提高安全保障能力。
三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重点工作。航空公司要加强运行控制系统建设,改进运行签派工作,加强高原机场和特殊机场飞行运行管理。机场要认真贯彻《民用机场管理条例》,继续开展机场安全审计,推进机场安全管理体系(SMS)建设,做好“三防”工作。空管系统要以“五个体系”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指南,全面开展空管运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,完善空管设备运行保障机制,推动新技术和国产自动化设备的应用。维修企业要加强对航空器多发重复故障的监控,解决技术难题,继续开展“防空停、防差错”活动。空防安全部门要加强安检设备定检和管理工作,提高安检质量,开展航空货运安保专项整治,推广和实施航空安保管理体系(SeMS),深化、规范保安审计。
四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。进一步明确民航局、地区管理局、监管局安全监管的职责,强化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。
五着力加快适航审定能力建设。推进上海、沈阳适航审定中心、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和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的建设。筹建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和适航验证技术研究中心,在部分省区市监管局设立适航审定机构。把好适航审定安全关口,做好各类航空产品特别是C919、ARJ21等国家重点型号的适航审定,支持民族航空制造业发展。
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。管理局及监管局、航空公司、机场、空管、信息、油料等单位和部门,都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(救援指挥)机构,完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,有条件的单位要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,配备必要的装备。完善应急预案,做到所有重大危险源或风险源、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,做好应急演练和全员培训工作。
2 进一步改进运行管理和服务工作,提高运输服务品质
一深化航班延误专项整治,千方百计提高航班正常率。把解决航班延误问题作为服务社会、服务企业、服务旅客的重点工作来抓,将其与开展机场容量评估、加强航班时刻管理紧密结合起来,从源头上探索改进办法。
二建立服务质量监管长效机制,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。制定《不正常航班服务规范》等服务标准,实行《航空运输服务质量检查单》制度,对服务工作进行定期检查、抽查,逐步建立航空运输服务审计制度。
三继续全力做好重大、紧急、特殊航空运输和假日航空运输保障工作。
3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集约利用,实现规模效率相统一
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设施设备利用效率。2011年700亿元总投资中,机场建设投资约550亿元,预期新建成6个机场;空管建设投资约50亿元;局直属单位建设投资约30亿元;安全项目投资约50亿元;其它项目投资约20亿元。
二控制运力过快增长,提高飞机“三率”水平。继续暂停审批新设客运航空公司,暂停客运航空公司设立分(子)公司及异地运行基地,严格控制新成立客运航空公司扩大经营范围。
三优化空域结构,提高空域利用效率。制定完善全国航路航线网络规划,组织开展航路航线网络性能评估。制定、颁发基于性能导航(PBN)航路运行规范。制定繁忙航路增加容量的措施。贯彻落实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措施。
四推进节能减排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全面实施行业节能减排统计、监测、考核体系和办法。进一步强化空域灵活使用机制,开辟更多直飞航路,缩短飞行距离,减少航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。做好应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(EUETS)工作。继续参与国际民航组织(ICAO)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(UNFCC)等框架下的国际航空减排谈判工作。研究制定航空生物燃油总体工作方案,协调组织好国航航空生物燃油试飞工作。
4 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政策和财经政策,增强发展协调性
一完善航空运输市场管理政策。继续落实规范航权航线航班管理的改革措施,强化地区管理局和监管局对航权航线航班的监管职责,建立航班计划执行情况定期通报制度,推进“航权、航班和时刻管理信息系统”建设。
二完善通用航空政策体系。针对国家、国务院相关部委、地方政府等不同层面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政策,制定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。继续统筹推进通用航空政策试点工作。推进通用航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。贯彻落实八部委局《关于加强和改进通用航空管理的意见》,开展专项整治。
三完善民航财经政策体系。落实贷款贴息、中小机场补贴、支线航空补贴、特殊远程国际航线补贴和节能减排补贴政策,修订完善中小机场补贴政策,出台通用航空、航空货运补贴政策。
四继续发挥地方建设发展民航的积极性。支持地方政府制定本地民航发展规划。积极做好与地方政府有关民航发展协议的签订工作,促进区域民航发展。
5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,完善管理体制机制
一深化体制改革。对民航体制改革及成效进行系统总结,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及措施,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。
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。研究制定民航对外开放总体战略。积极参与国际民航多边事务。做好世界贸易组织、自由贸易区建设民航相关工作。注重利用外资,鼓励有条件的民航企业“走出去”,开展对外投资。贯彻中央对台方针,推动两岸民航大交流、大合作、大发展。做好落实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有关民航的工作。
6 进一步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战略,培植持续发展后劲
一加强科技创新。做好“十二五”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,组织制定建设管理办法和建设方案,遴选项目组织实施。
二加强信息化工作。建立健全民航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组织体系。启动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。
三加强院校建设。组织实施《民航院校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,办好行业特色专业。推动空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提高学生职业技能。组织实施“蓝天学子培养计划”和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。有计划地选派民航教师出国进修,到民航企业实践锻炼。
四加强人才工作。抓紧组织实施《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(2010-2010年)》,实施“重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”、“重点区域人才支持计划”、“高层次专家队伍建设计划”和“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”,培养造就各类人才。
7 进一步推动行业文化建设,提升行业软实力
一采取多种形式,广泛深入开展持续安全理念、建设民航强国战略宣传教育。
二继续办好民航强国论坛,搭建行业文化建设交流平台。
三充分发挥民航行业文化建设与传播理事会、全国民航团委和全国民航工会的作用,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建设活动。
四认真开展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,提炼行业精神,总结和传承民航安全文化和服务文化。
五大力推动行业诚信文化建设,建立完善诚信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